截至2018年底,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3.59亿kW,同比增长22%,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9%,占世界新能源总装机的三分之一,首次超越水电。其中13个省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20%,10个省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0%。
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电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。2010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比73%,风电装机占比仅为3%。2018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下降到了60%,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增加到了19%,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了40%。
1、新能源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,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发展。
2、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消纳工作,对新能源利用水平提出明确要求。
3、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,进入平价时代。
4、分布式新能源、储能等快速发展,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,形成清洁能源利用的多种新业态。
5、随着电力市场加快推进,新能源参与市场成为新能源消纳的主要方向。
新能源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:
(1)统筹规划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建设,实现网源协调发展
新能源发电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季节性、时段性波动和随机特点,在地域上又呈现能源资源和负荷的逆向分布等特点,需要多资源互补、跨地域互补,完善可再生能源竞争性配置,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。建立无补贴新能源项目管理机制。
(2)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,通过市场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
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刚刚起步,现货市场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。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,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得不到充分调用。
(3)在新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后,需要针对地区差异科学测算合理的弃风弃光率
合理弃风弃光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经济性,新能源发展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或被动弃风/弃光现象,需要研究确定合理弃风弃光率。建立合理的弃风弃光率评估方法。根据合理弃风弃光率,规范调整弃电统计原则。
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
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,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、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,需要有调峰调频、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技术支撑。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、发挥各类电源优势、取长补短、紧密互动,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,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,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,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、高耗能的程度,为优化能源结构、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。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,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